2018年04月20日 来源:浙江好人网
王金良:做乡村振兴的经历者、见证者和实践者
王金良,男,1963年10月生,中共党员,籍贯浙江海盐,现任海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。
择一事,终一生。作为海盐农技推广站的首席专家,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王金良仍然活跃在海盐的田间地头,数十年如一日、任劳任怨地服务于海盐“三农”,将自己所学全部投入到海盐的农业生产实践之中,努力为海盐现代农业撑起一片天。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、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、浙江省“五一”劳动奖章、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、嘉兴市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等荣誉。2013年,作为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的代表,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。
扎根农业一线 每年为农民挽回损失数亿元
1983年,从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后的王金良,被分配到了海盐县农林局植保站,该站承担着全县几十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的测报防治工作,任务繁重,责任重大。测报工作异常辛苦,必须做到“系统测报,定田调查,规定时间,风雨无阻”。在植保站工作的十余年里,王金良与老同事一起几乎天天下田,进行田间观察,掌握害虫的发生危害情况,每年为农民挽回的粮食损失在4万吨左右,价值1.2亿元。
2005年,长江流域水稻褐稻虱特大暴发,海盐县更是创下了褐稻虱有数据以来的最高迁入记录,如果不及时处置,全县水稻将面临着颗粒无收的危急局面。在这危机时刻,王金良率领县植保站工作人员,每天白天下到田间地头监测虫情,晚上回到单位研究防治策略,在精准掌握虫害数据的前提下,果断组织了四次大规模防治行动,有效地将褐稻虱基数抑制在防治指标以下,成功保护了海盐的数十万亩稻田。在其他地区大面积倒伏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,海盐县大灾之年大丰收,全县25.81万亩晚稻,平均单产525公斤,直接挽回粮食损失8.13万吨,价值1.75亿元,获得农业部专家调查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。2006年,海盐县植物保护站荣获“全国农技推广先进集体”,受到农业部表彰。
由王金良主持的新农药代替甲胺磷项目,技术达省内领先水平,解决了甲胺磷禁用后对口农药这一全省性关键技术难题,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。通过项目实施,海盐县在浙江省内最早停止使用甲胺磷,利用该技术开发的“纵卷清”新农药被省植保站推荐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首选农药,结合全面禁用甲胺磷在全省范围内大面积推广,在控制纵卷叶螟危害的同时,实现了农药生产性中毒和农业残留危害的双下降,有效缓解了农村面源污染,让“绿水青山”依旧,“金山银山”常在。
王金良积极组织科技攻关还解决了“沿海沙性土壤地区安全化学除草技术”、“杭嘉湖蚕桑地区安全用药及无害化治理技术”等难题,共获得农业部丰收奖、省农业科技进步奖、省农业丰收奖、省星火计划奖等30余项,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,撰写科技论文30余篇。
响应时代号召 首推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
2005年,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海盐调研时,提出海盐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当好示范的要求。而此时海盐的农村,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变革,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,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二产转移,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。
作为海盐农业指导一线的土专家,王金良积极探索应对之策,面对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。2005年组织成立了浙江省首家农业专业化合作社——海盐久阳农机合作社,有效地提升了海盐农业的机械化水平,提升了农业劳动效率,弥补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。2006年,他再次看到了农业日常管理上存在的短板,又创建了全国首家农业植保合作社——海盐友邦植保专业合作社,把公益型的病虫测报预警系统、连锁经营的农资供应网络、统防统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病虫灾害保险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,构建新型植保服务体系。时任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夏敬源主任调研后指出:海盐县先行创建植保合作社,实践了“公共植保”和“绿色植保”理念,这是全国农业植保发展的方向。
植保合作社成立后,服务对象是全县数十万亩农田,各地的农田土壤土质存在较大差别,什么时候施肥、施什么肥、施多少肥又成为摆在王金良心头的一大困惑。施多了,不仅浪费,还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甚至影响食品安全;施少了,会影响农作物的成长和收成。针对这一问题,2007年他又创建了全国首家测土施肥合作社——海盐友邦测土施肥合作社,实现了对农施肥的量身定制,解决了萦绕在他心头多时的难题。
从农机合作社、植保合作社到测土施肥合作社,在王金良的培育和指导下,海盐实现了农业从播种到收割的全程社会化服务,成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试点县并受到了农业部的点赞,这套“海盐模式”被当作典型经验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。
培育新型主体 积极实践海盐版的乡村振兴
王金良不仅埋头在海盐的田间地头,还对海盐农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规划和深刻的认识,从2009年开始,他就在为海盐的景色田园、美丽农业而忙碌奔波,积极实践海盐版的乡村振兴。
2009年,在他的带动和培育指导下,海盐洪亮农场成为全国首批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,规模化的效应在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同时,也让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。2011年,他看到了健康农业的发展前景,发挥澉浦、秦山等地土壤富硒的天然优势,指导创建了湖山美农场,建设美丽湖山健康产业的农业示范基地。
2013年,黄浦江死猪事件让全国人民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嘉兴的养猪业,海盐作为传统养殖县,自然也受到了媒体的关注。作为海盐农业专家团团长,如何帮助大量的养殖户转产转业,既要有效解决农业过度养殖,又要保证农民的收增长,成为王金良的又一艰巨任务,他带头深入养猪户调查摸底,编写转产技术指南,巡回宣讲转产模式,组织转产技术培训,分类指导退养转产。2014年,他指导元通养殖大户拆掉数千平猪舍,流转数百亩土地建立了百合美农场,通过多源化经营,现如今已成为海盐家庭农场的领头雁。在他的指导下,全县规模养殖户转产1649户,比例达99.6%,转产成立家庭农场42家,合作社2家,流转土地7236亩,种植优质粮油蔬菜、精品果蔬10350亩,农业转产转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。
随着农村燃气灶具的普及,秸杆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价值,收割后付之一炬不仅给大气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,也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。2015年,在王金平的指导下,以回收秸杆科学利用的蓝天美农场成立,通过对回收秸杆进行压缩制成燃料棒等途径,实现了秸杆的价值再利用,有效地解决了秸杆焚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。
2007年至今,他先后指导并筹建了7家农业企业,3家专业合作社,6个家庭农场,总注册资金4268.48万元。通过主动牵线搭桥,推动相关农场与中科院南京土壤所、浙江大学等进行产学研合作,产值规模超过3亿元。湖山美、百合美、蓝天美的部署,正是他在美丽田园、乡村振兴梦想的实践。